七月刚过半,街边奶茶店排队的年轻人少了,银行柜台前却多了不少年轻面孔。
这届年轻人突然不爱花钱了,存款数字成了新的社交货币。
以前总爱晒新包新鞋的年轻人,现在朋友圈里流行晒存款截图。
银行数据显示,90后定期存款占比连续三个季度增长,支付宝小荷包功能用户数半年涨了四成。
有个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姑娘,把每天省下的奶茶钱存进零钱通,半年居然攒出趟三亚游的旅费。
奢侈品专柜的冷清和二手平台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。
北京SKP往日排队进店的场景不再,有柜员说现在日均客流量不到去年同期的六成。
Gucci在二季度关闭了7家中国门店,LV的财报显示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12%。
与之相对的是,某二手奢侈品平台月活用户突破800万,年轻人开始精明地玩起"买二手卖二手"的循环游戏。
汽车4S店里的故事更精彩。宝马5系降价8万,奔驰E级优惠10万起,这些往日需要加价提车的车型现在都摆出了"清仓价"。反倒是国产新能源车卖得风生水起,比亚迪汉单月销量破3万辆,蔚来ES6订单排到三个月后。有车主算过账,开五年新能源车比同价位燃油车能省下一块劳力士。
这种消费转向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力。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3届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5833元,而一线城市房租中位数已达4500元。更别说那些背着房贷的年轻人,央行报告显示35岁以下购房者平均月供占收入比达58%。当工资追不上物价时,存钱就成了最实在的安全感。
有意思的是,这种节俭风潮催生了不少新生意。社区食堂在写字楼周边遍地开花,人均20元的套餐生意火爆。拼多多上"临期食品"搜索量暴涨200%,豆瓣"抠门女性联合会"小组人数突破50万。连银行都跟着变,现在不少网点专门开设"小额理财"窗口,1万元起存的特色存款产品最受年轻人欢迎。
黄金柜台前永远不缺年轻人。周大福店员说,现在每月都有回头客来买小金豆,00后顾客占比超过三成。有姑娘把每月省下的2000块都换成金饰,说这比买包划算,"既能戴又能保值"。
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像面镜子,照出了年轻人面对的现实。当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时,钱包里的余额才是最踏实的依靠。看着存款数字往上涨,可能比拆快递更让人快乐。
有杠杆的股票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