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说“冬病夏治,夏养肺胜补药”,三伏天虽酷热难耐,却是调养肺脏的天然良机。中医认为,夏季阳气充盈,人体毛孔舒张,此时若能顺应天时养护肺气,可为秋冬抵御寒邪、减少呼吸道疾病筑牢屏障。今日,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、主任医师金朝晖为大家支招,从饮食、生活、运动等方面,助您抓住黄金40天,让肺脏“呼”出健康。
饮食清润,忌燥避寒
夏季饮食需“清补”结合,避免加重肺脏负担。
1. 多吃润肺食物:雪梨、百合、银耳等甘润之品可滋养肺阴,推荐雪梨百合羹:雪梨1个切块,加百合15克、冰糖适量,炖煮30分钟。
2. 饮食以清淡为主:忌辛辣油腻,避免烧烤、火锅等燥热食物,减少肺热。
3. 晨起一杯温水:加入少量蜂蜜,既能润肠通便,又能滋养肺燥。
展开剩余73%4. 适量饮茶:可选菊花茶,可清热明目,缓解暑热;麦冬茶,可润肺生津,适合口干舌燥者;陈皮茶,可理气化痰,改善胸闷。
5. 远离伤肺饮食:冷饮、冰镇水果易伤脾,导致痰湿内生,可选常温酸梅汤。
起居有律,避暑护阳
三伏天养生需平衡避暑与护阳。
1. 时间管理: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减少外出,避免暴晒伤津,如需外出,可戴遮阳帽、穿透气衣物,备藿香正气水防中暑;晨起或傍晚选择阴凉处活动,如打太极、八段锦。
2. 环境调节: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,避免直吹颈背部(易致风寒束肺);定时开窗通风,每日2次,每次30分钟;室内放水盆或加湿器,维持湿度40%~60%,防止湿邪侵肺。
3. 子时前入睡:23:00前入睡可养肝血,肝血充盈则肺气得养,午间小憩20分钟,有助补气。
运动轻缓,通达肺气
夏季运动以“微汗”为度,避免大汗伤津。
1. 游泳:水压按摩胸部,增强呼吸肌力量,每周2次为宜。
2. 散步:可选择早晚时间散步,避免剧烈运动,运动后勿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冷饮,易致寒邪闭肺。
3. 呼吸训练:鼻吸口呼,吸气时腹部鼓起,呼气时收缩,每次5分钟。
中医多法 助养肺气
1.穴位按摩:利用碎片时间按摩穴位,温通肺经。可选迎香穴(鼻翼两侧):晨起按揉3分钟,通鼻窍防过敏;太渊穴(腕横纹桡侧):睡前按压2分钟,补肺气强免疫。
2.三伏贴外治:三伏天贴敷肺俞、定喘等穴,有助驱散寒痰伏邪。具体可通过中医辨证配穴,初伏、中伏、末伏各贴1次,温阳散寒效果倍增。
3艾草煮水泡脚:盛夏时节阳气盛,用艾草煮水泡脚,既能温阳散寒,又能促进睡眠。
养肺重点防护人群
1. 慢性肺病患者(哮喘、慢阻肺等):需严格遵医嘱用药,随身携带应急药物(如沙丁胺醇吸入剂);避免接触过敏原(花粉、尘螨),定期复查肺功能。
2. 长期吸烟者:三伏天是戒烟黄金期,可配合鱼腥草茶或针灸(合谷穴、列缺穴)辅助。
3. 老年人和儿童:减少外出时间,防止中暑或受凉;多喝温水,少量多次。
助养肺气 避开以下误区
1. 勿过度出汗:大汗耗气伤津,运动后补充淡盐水或柠檬水。
2. 忌熬夜与情绪波动:切记熬夜,熬夜易耗伤肺阴;烦躁时听古典音乐或冥想。
3. 戒烟限酒:吸烟直接损伤肺黏膜,酒精易生湿热,二者均需避免。
“夏养肺,秋不咳”,抓住三伏黄金期,用简单方法调护肺脏,让秋冬呼吸更顺畅,身体更康健。
通讯员 吴琳
来源:大众卫生报·客户端
发布于:湖南省有杠杆的股票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