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露凝成一颗冰,
露浓冰厚更芳馨。
合江荔枝
盛夏七月
合江的荔枝林里
再度弥漫起香甜
一颗小荔枝
曾被无数文人墨客的笔触深情勾勒
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
跨越千年诗篇的合江荔枝有何魅力
壹
唐风宋韵:枝头红荔入诗行
TANG FENG SONG YUN
展开剩余86%红颗酸甜只自知。
京中旧见无颜色,
青峰隐映石逶迤。
忆过泸戎摘荔枝,
唐·杜甫
解闷十二首
枝头红荔入诗行
目光回溯千年,“诗圣”杜甫的目光早已为这川南佳果所牵动。漂泊西南时,他挥笔写下《解闷十二首》:“忆过泸戎摘荔枝,青峰隐映石逶迤。京中旧见无颜色,红颗酸甜只自知。”诗中“泸戎”即指泸州、宜宾一带,合江恰处其间。
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日啖荔枝三百颗,
卢橘杨梅次第新。
罗浮山下四时春,
宋·苏轼
惠州一绝
荔枝
北宋文豪苏轼,一句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流传千古。虽咏岭南,却道尽天下人对荔枝的极致痴迷。
合江荔枝,其品质之优、风味之醇,与岭南佳果相比亦毫不逊色。遥想东坡若得尝此物,定会欣然命笔,再添一段巴蜀荔枝的绝妙注脚。
贰
明清雅颂:合江名荔动四方
MING QING YA SONG
冰肌内融。
罗褚外封,
仙翁公赠丹霞洞。
喜名园荔子,
香雨锦帘栊,
明·杨慎
金衣公子·少岷翁送荔枝
合江名荔动四方
明代状元杨慎,这位蜀中才子,对故乡风物饱含深情。他的一曲《金衣公子·少岷翁送荔枝》,为我们定格了明代合江文人雅士与荔枝的动人瞬间:“香雨锦帘栊,喜名园荔子红,仙翁公赠丹霞洞。罗褚外封,冰肌内融。”
开篇“香雨锦帘栊”便勾勒出雅致环境,细雨微润,帘栊精美。园中荔枝成熟,一片“荔子红”的喜人景象跃然纸上。这首词,是杨慎对合江荔枝形、色、味、情的全方位礼赞,更是明代文人雅士品味合江荔枝、寄寓情思的生动写照。
十指寒香给客橙。
衔杯却爱泸州好,
酒楼红处一江明。
城下人家水上城,
清·张问陶
泸州
合江荔枝
清代诗人张问陶在《泸州》诗中亦欣然写道:“城下人家水上城,酒楼红处一江明。衔杯却爱泸州好,十指寒香给客橙。”
虽未直言荔枝,但“十指寒香”之句,巧妙暗合品尝荔枝后指尖留香的独特体验。合江作为泸州辖下荔枝核心产地,这份清甜幽香,正是泸州风物之魂。
叁
今人续咏:荔香新韵赋华章
冰肌玉骨藏。
剥开红鳞甲,
盛夏自芬芳。
合江有佳果,
现代
佚名
荔香新韵赋华章
千年诗情,至今未绝。合江荔枝的甘美,依旧滋养着当代人的心灵。一位饱览合江风物的游客曾作诗赞叹:“合江有佳果,盛夏自芬芳。剥开红鳞甲,冰肌玉骨藏。”
寥寥数语,道尽合江荔枝形色诱人、内质如玉的动人特质。更有无数爱荔之人,在品味“带绿”之清雅、“妃子笑”之娇艳、“陀缇”之醇厚时,心底自然流淌出对这片土地与风物的礼赞新篇。
合江荔枝
荔枝初晓㶷晴光
人比当时画锦堂
又是一年荔红时
这个夏天,来一趟合江
亲手摘下一颗带着晨露的荔枝
咬下去的瞬间
说不定就能懂杜甫
为啥对它念念不忘啦
发布于:四川省有杠杆的股票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