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又下暴雨了,结果依然是积水成灾是的,你没听错,这又是那种让你看了就想摔手机的场面。
别觉得这是偶然,今年雨季时郑州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大家奉上一场豪华水疗,来点真实的!
想想看,2021年那个七·二〇的超级暴雨才刚过去不久,大家的记忆还没完全清醒呢。
你告诉我,为什么每次大雨一来,郑州都变得像个超级大泳池?
是幸运,还是命中注定呢?
真的是命运捉弄吗?
郑州这个城市,地理位置跟天气总是难舍难分。
它看似一个平地,殊不知地形就像在开玩笑一样:西边是山坡,东边是低洼地带。
这是典型的水聚焦地,啥意思?
就是水来了,溜溜溜往这边流,地下管网根本来不及接招。
而且这里的城市化发展太快了,很多本该有自然排水的地方,现在全都被占了,没人给溢出的水留个出口。
你说这是巧合?
这简直就是人为设置的洪灾路径。
说到防洪,郑州可是下了大力气的你知道的,人工湖、河道改建这些工程是大手笔的投资。
来了,这些举措到底有用吗?
看来,只能说有望没想了。
贾鲁河的复航工程听起来不错吧?
深挖河道,增加蓄水量,顺便还能恢复航运经济发展、风景美化、防洪三合一。
我能理解为什么大家会支持这个计划毕竟,谁不想城市多点水上活动?
但暴雨一来,结果显而易见,水依然无法及时排走。
高大上的工程设计,根本救不了郑州从天而降的天灾。
这是全民娱乐的大片,大家坐等水世界,就别怪居民坐不住了。
看看社交媒体上的反应吧。
谁还没看到过那种快被淹的街头照片?
然后是数不清的评论,大家各自批评一番,从政府疏于管理到水利专家提建议,意见千奇百怪。
其实,他们的反应能告诉我们:郑州的暴雨不只是个天气现象,更是一场社会心理战争。
大家都知道,天气因素不受控制,但面对每一次暴雨时的无力感,大家从心底渴望改变,甚至把这些归咎于政府这种对抗方式本身就带有某种无奈。
话说回来,如果说郑州是水灾频发城市的话,那其他城市呢?
我们不妨看看北京和石家庄,它们的排水设施做得比郑州好得多。
这些大城市的防洪反应比郑州快半拍,而郑州呢?
咱们只能等着水慢慢消退,然后用努力改进的口号安慰自己。
你告诉我,郑州这么大一个城市,不会在未来遇到更多类似的大考吧?
换句话说,暴雨的反复考验,终归是让人深刻认识到,连最成熟的城市在面临天然敌人时,都只能沦为被动接受者。
对比一下北京,它的防洪系统早就过关了。
郑州?
这个低洼城市每一次大雨,都是考验你忍耐力的时刻。
你会说,要不赶紧投资水利?
这很有道理,但水利投资到底能多大呢?
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即使修复了水利基础设施,如何处理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才是最重要的。
不过,也别太悲观未来的郑州,可能会在暴雨面前迎来一次新生。
如果郑州真能在这场与天灾的拉锯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制胜法宝,未来的暴雨可能会变成锦上添花。
谁知道呢?
也许以后郑州会成为抗洪防灾的楷模,带着我们站上防灾的新高峰。
但在那之前,我们只好跟着这些暴雨一起成长,看它每次成了社会话题的热搜头条。
所以,郑州,接下来的暴雨,能否给这座城市上一次课?
不过一件事挺明确:暴雨再多,大家也不会忘记那个水洼里遛狗的傻乎乎场景。
有杠杆的股票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